象山县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方兴未艾

位置:首页| 象山红美人资讯 2023-09-30 209

摘要: 象山的柑橘、海鲜频上央视;“红美人”柑橘良种受到追捧;梭子蟹产业链,成功评为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农业总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作为农业强县,我县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不断优化升级、转型发展,深化梭子蟹、柑橘、白鹅等“7+1”农业龙型产业,基本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农业...

象山县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方兴未艾

象山的柑橘、海鲜频上央视;“红美人”柑橘良种受到追捧;梭子蟹产业链,成功评为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农业总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作为农业强县,我县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不断优化升级、转型发展,深化梭子蟹、柑橘、白鹅等“7+1”农业龙型产业,基本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方兴未艾。
 
“双红”产业引领发展
 
去年象山柑橘“红美人”开摘后不久,“红美人”种植龙头企业象山大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接到了一份特殊的订单,一家新加坡的企业要采购5000盒红美人柑橘。这是我县“红美人”柑橘接到的第一笔批量出口订单。
 
作为象山“双红”产业之一,我县自主选育的优质精品杂柑“红美人”,近年来名声鹊起。2017年全县“红美人”以不足2%的投产面积实现全县柑橘总产值的40%;2018年全县“红美人”栽培面积扩大到1.5万亩,投产5000亩,预计产量5000吨。“红美人”盛产期达到了“一亩田十万元,一株树万元钱”的目标,这个名副其实的“富民果”,已成为我县乃至全市农业一张靓丽的“金名片”。
 
象山“红美人”的异军突起,得益于我县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加大对柑橘产业科技研发与创新,构建了“产研学用”一体化人才培育体系。目前,我县累计培养柑橘人才270余名,成功研发出柑橘设施加温促成、地膜覆盖完熟等10余项国内领先栽培技术,出台全国首个“红美人”柑橘设施栽培地方标准,率先实现国内“红美人”鲜果供应达9个月,贮藏果实现周年供应,为抢占市场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象山梭子蟹是我县另一特色产业,目前位居我县“7+1”农业龙型产业之首。我县现有梭子蟹生态养殖面积6.7万亩,占全国梭子蟹养殖面积的1/6、浙江的1/3、宁波的2/3,养殖、捕捞年产量1.2万吨,是全国最大的梭子蟹育苗、养殖、暂养、流通中心。梭子蟹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5亿元,已成为我县沿海渔(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石浦亿亨活鲜水产购置洋地运输船,缩短了鲜活梭子蟹从渔场到市场的时间,确保梭子蟹口味鲜美;象山海鲜王、宁波金宏食品从事以冷冻梭子蟹、蟹酱、蟹糊和咸炝蟹等为主的加工产品,丰富了产品多样化;宁波兢业种业是省级梭子蟹良种场,满足了我县全人工梭子蟹养殖苗种需求;象山鱼得水等养殖企业在传统渔业、设施渔业、循环渔业与休闲渔业结合中融合发展,带动了鹤浦红卫塘高坎头村专业钓蟹体验活动……
 
近年来,我县加强产学研合作,组建梭子蟹研发中心,逐渐形成了从育苗、养殖、运销、加工等一条龙的梭子蟹产业化运作体系,推广梭子蟹土池育苗、生态自繁自养、单体筐设施养殖和大棚沙池暂养育肥技术,加强苗种生产管理,改造标准化池塘,改善养殖塘条件,促进了梭子蟹养殖向高效高产方向发展。
 
龙头型产业齐头并进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徐海荣说,除柑橘“红美人”和梭子蟹“双红”产业外,白鹅、大黄鱼、南美白对虾、紫菜、杨梅和外销蔬菜也是我县龙头型产业。
 
象山白鹅古人曾有“飘若浮云,骄若游龙”的赞誉。探索海水养鹅、水禽岸养改善水环境,反季节繁殖技术增加养殖效益,打造美丽牧场促进绿色发展,经过近年来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已经形成了以苗鹅销售和鹅肉加工为主的产业链。去年,浙东白鹅还作为扶贫产业,带动延边龙井的养殖户脱贫致富;细嫩鲜美的鹅肉亮相宁波·尼斯嘉年华活动中,圈粉无数;举办白鹅论坛、吃全鹅宴、讲白鹅故事,提升浙东白鹅产业融合发展。去年,全县种鹅饲养量达86万羽,生产苗鹅480万羽,出栏肉鹅60万羽,白鹅产值达2.63亿元。
 
我县还通过削减改造网箱面积、畅通水体交换;设立院士工作站、开展科研技术攻关,不断提升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品质。推行“全大棚双茬高效精养、养种轮作生态循环、鱼虾贝生态混养”养殖模式,促进南美白对虾养殖节本增效。推出气象指数保险,消除紫菜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引入和改良品种、建设交易中心、衍生相关加工品,促进杨梅产业健康发展。截至去年底,我县大黄鱼网箱养殖1.8万只,年产量2368吨,实现产值1.05亿元;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2.3万亩,产量6476吨,产值1.88亿元;全县5.5万亩紫菜亩均利润3000元以上;杨梅种植面积7.5万亩,产量1.23万吨,产值7480万元。
 
此外,我县还种植甘蓝类、食用菌为主的外销蔬菜面积4.5万亩,集中分布在定塘、新桥、晓塘等乡镇,采用“稻菜轮作”生态栽培模式,年加工能力3.5万吨以上,产量稳定在12万吨,带动全县8000余户农户增收。针对今年全国蔬菜行情低迷,我县将加快推进外销蔬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引进推广高效果蔬品种,大力开拓订单市场、加工市场,进一步提升外销蔬菜市场竞争力和菜农增收能力。
 
品牌建设卓有成效
 
大旸农业注册的红美人柑橘“俏倾橙”,一盒2.5公斤重的礼品装卖到298元。糖分14℃以上,果型匀称,表面光滑,满足这些条件的“红美人”确实寥寥无几,这就是品牌的价值。物以稀为贵,红美人被誉为柑橘界的“爱马仕”,“俏倾橙”更是精品中极品。 
 
近年来,随着我县品牌建设的推动,象山“红美人”柑橘先后获得“浙江十佳柑橘”、浙江区域名牌农产品、全国名特优农产品等荣誉;“2017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显示,“象山梭子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品牌价值是18.53亿元。“橘生山海间,味道自然甜”“象山梭子蟹,东海十足鲜”。为做大做强柑橘和梭子蟹两大品牌,我县专门成立象山县农产品公用品牌办公室和象山红美人高质量发展办公室,组建象山柑橘和象山梭子蟹产业联盟,通过农博会、推介会及系列品牌宣传活动,成功打响知名度、提升美誉度。
 
同时,我县坚持品牌富农战略,扶持做大象山“半岛味道”综合性农产品公用品牌,通过产品统一采购配送服务,建成象山“半岛味道”微商城和12家品牌体验店,目前已有合作农业主体42家,上架销售本地优质农产品200余种,实现销售总额1200万元。在品牌建设上,我县还通过产业融合,深挖象山柑橘、白鹅文化,创作“红美人”柑橘、象山白鹅主题曲,举办象山柑橘文化节、“红美人”开摘节、海鲜美食节、白鹅节等系列节庆活动,扩大影响力。同时,结合全域旅游发展,大力挖掘农产品品牌附加值,并鼓励农业企业做强企业品牌。
 
截至目前,我县累计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省级名牌名标41个、市级名牌名标40个。(记者 夏超明 通讯员 吕知瑾)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评论...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